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

饥饿感与健康

各位网友,这是前两个星期在958谈的资料,现奉上与大家分享。今天所讲的有机食物课题,将在下个星期结束后,再上传。祝 大家周目与假日愉快。
很多人都没有饥饿感。大家都准时吃饭,主要是吃饭时间到了,而不是肚子饿了。
失去饥饿感,对一个注重健康的人,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。因为没有了饥饿感,通常都是因为肠胃消化和吸收除了问题,没有良好的消化和吸收,长久下来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,这是很危险的状况。

1. 没有饥饿感的原因:

肠胃问题

胃肠问题导致胃不顺,吃得东西好像没有降下去,喉咙或是胃部好像有东西卡住,一直都吞不下去。胃肠中有硬块、气不顺、口吐酸水、腹胀、宿便、血瘀都会导致食欲不振,非但吃不下,甚至还有反胃、呕吐、口臭的现象。
胃肠问题长久下去,会导致人长期食欲不佳,饮食无味,即使勉强吃下,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均大大下降,人体仍得不到充足的养分,所以人就会整天无精打彩,浑身没劲,是所谓气血亏虚。
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,脾胃功能下降,人体没有气血生化的来源,怎能会有精气神呢!
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需要消耗人体的气血(能量),若胃肠有病,气血已经不足,勉强吃饭或吃得太饱,胃肠也无力消化,反而会造成诸如:饭后胃胀、腹胀、胸闷、胃疼等一系列症状。

吃药伤胃

吃药会导致的肠胃问题。现代人多吃药,是药都有毒性,不论是西药或中药都是那样。只是一般上,人工合成的药性要来的快和猛。有很多药物都会伤肠胃。我时常都会碰到肠胃因为医疗手段或是吃药过多而失去饿感的人。比方说,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,就会伤肠胃而失去饥饿感。

吃太多精炼的食品、大杂食的习惯、吃太多和太快

食物过于精细,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糖份,高能量的肉、蛋、奶、鱼、海鲜、甜食、精米、精面,长期食用这些不易消化分解的食物,一般人吃一顿饱饭就会感觉一天也不饿。

运动不足

少运动,能量和营养物质消耗都很少,一边是吃的多,一边是消耗少,人体需用的能量养分不缺少,所以肠胃就会不饥饿的感觉。
象这种人群,如果没有饥饿感而又强行吃饭,能量消耗不掉,人体就会发胖,血脂升高,血糖也升高,最后导致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。
垃圾食品的摄入,从而造成经络血脉(体内河流)的堵塞。气血自然就供应不到相关的部位,代谢速度就慢起来,而无法将体内的垃圾代谢出去,人就这样胖了起来。
一般上,若偶尔过食,只要轻食一两天,多喝些水,做做运动,让身体能够把多余的营养消耗掉,身体就显得轻松起来。
身体要健康,我们应该像动物一样,吃饱了就不再猎食,适当的饥饿感(也就是让身体饿一饿,有益于健康,每餐都吃得饱饱的,是健康的大故!

精神压力(忧思伤脾)

生活和工作压力大,也会导致身体长期承受精神压力。长期伤脑经,总是在解决不如意和不乐观的问题。这样的生活中,长期不断的伤神思考,会消耗血液中许多养分,其他器官,包括脾胃的血供和营养也就不足。所以长期忧虑会造成消化功能下降,肠道蠕动减缓,和茶饭不思的问题。
面都这种状况,应该劳逸适中。在没法解决问题时,暂时放下,做些松懈身心的活动,如深呼吸、静坐、运动等,让气血能量能够恢复正常。

2. 饥饿感的好处

饮食应该是吃得精(这里所指的精指的并不是精炼的食物,而是营养丰富和均衡的食物),而不是吃到饱。
瑜伽的指导中有7分饱的解说,中华养生文化中也有七分饱的养生智慧,古训说:”若要身常康,腹中三分饥。”。所以每一餐都应该“吃到饱”,而是吃到7分饱就够了,千万被拼命的吃,而吃到倒:

午饭七分饱,下午不犯睏

适度饥饿可以帮助人战胜疲劳,保持大脑清醒。因为人在饥饿时,大脑会忽略对睡眠的需求;而在肚子很饱时,睡意则更容易袭来。这就是为什么吃饱就很困倦的原因。
在进食后,血液供应会集中在消化系统,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不会那么充足,当然思考效率就没有那么高。取而代之的是疲惫、想要休息。所以,饱食后,应该休息静养30分钟,不要立刻从事劳力或是思考的工作。

适度饿感,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

糖尿病患的人数越来越多。人们已经认识到控制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。
现代城市的饮食当中充斥着碳水化合物,也就是淀粉和糖类成分。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。让血糖不至于忽然大幅度地升高,引起瞬间高血糖症状。
对糖尿病患来说,饥饿也可能导致低血糖症,所以糖尿病患应当少吃多餐。
在饥饿状态下,体内脂肪可以分解作为产能的材料;而在进食或人体细胞已经出现胰岛素抗拒的状态下,体内游离脂肪酸则会以甘油三酸酯的形式沉淀,形成脂肪肝,或是在血管堆积,而挑起血管堵塞的状况。所以,对细胞已经抗拒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,适当让饥饿感出现的饮食管理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利用的效率。提倡少量多餐,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重要一环。

适度挨饿,会活化细胞,健康长寿

适量的饥饿不但会让思维变得敏捷,同时也能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。科学研究显示人体细胞基因中有一部分是掌管健康和长寿的,这个长寿基因,每个细胞都有,不过,随着日子的过去,长寿基因会变变得越来越短,科学研究也找到了强化长寿基因的方法,其中一个就是让细胞饿一饿。所以,我推崇定期进行断食排毒
有这么的动物实验,让老母鸡喝水和 吃纤维含量高,能够抗饥饿的植物性食物,两个月后,老母鸡长出新毛,百分之81的老母鸡重新下蛋。对老鼠进行了限制热量的饮食,被迫节食的老鼠的寿命比餐餐吃到饱的老鼠长了一倍,而且吃得最多的老鼠寿命最短。
同样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。世界最长寿且老年时健康状况最好的就是日本,一般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都在80 岁以上,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。比起欧美那种大鱼大肉,重量级的餐食,日本人却是“量少质精”,吃得清淡、吃得少。

适度饿感,有助于强化免疫功能

人体白细胞(也就是白血球)和多种具有吞噬力和杀菌力的免疫细胞组成了免疫系统。免疫力又分为两组,一组是非特异性免疫力,靠吞噬细胞执行;另一组为特异性免疫力,由血液里的抗体(特殊功能的蛋白质)组陈。当人得了一次传染病之后,就会产生抗体,身体因而对这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。整体来说,日常维护人体健康主要是靠吞噬细胞。
吞噬细胞的数量多寡以及活性又决定了一个人的免疫力的高低。吞噬细胞数量又取决于个人的营养状况;而活性,则取决于人的饥饿感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,营养不良的人会比较容易得病,因为体内的吞噬细胞数量少了,免疫能力自然就低下;而每餐都吃得饱饱的人也容易生病,因为吞噬细胞数量虽然多,却都懒洋洋的,提不起劲。长期没有饥饿感,会把吞噬细胞养肥而变得懒惰了,所以免疫能力也会偏低。

少吃、轻食不发胖

少吃、多运动是保持体重不至过胖的简单做法。热量摄取过多,没有被身体消耗掉,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,而饥饿时则会分解脂肪。所以对于超重的人们而言,每天少吃点自然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。

3. 如何保持饥饿感?

  • 保持七分饱的饮食原则,细嚼慢咽。消化是在口里开始的。淀粉食物先在口里消化;
  • 进食时间要有规律,特别是上班族群。所以要调节进食的分量,以免时间到了还是没有饥饿感;进食和消化都是一种习惯,身体需要规律,才不致生病。晚间太迟,不要吃大餐,会养胖也会导致身体酸化,影响健康和消化能力;
  • 临饭前不喝大量的液体:因为会冲淡胃液,影响蛋白质的消化;
  • 每天要喝足够的水,因为消化过程需要水分,消化、分解、运动、细胞代谢、代谢过后的废物的传输,都需要水分;
  • 热量的摄取要分布均衡:淀粉45%;蛋白15%;脂肪40%左右。均衡的饮食会维系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,健全的消化系统是身体健康的基石;所以建议吃五色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等;全食 Wholefood 较好,精炼的食物尽量减少;
  • 定期轻食、减餐、断食,创造饥饿感;
  • 劳逸适中;
  • 一天只吃一餐正餐(午餐),早餐要吃充满精力的活力早餐;晚餐小份轻食帮助放松和安眠。
  • 不滥用制酸剂和胃药。胃酸不足?很多人已有消化不良而出现呃酸的现象,就意味胃酸过多,而吃胃药。其实,绝大多数的人,可能是胃酸不足,或是食物配搭不当以及吃太多、太杂、太快、太饱的结果。若是怀疑胃酸不足,可以以一汤匙的苹果醋和一点盐加在一杯水,在餐前喝下再进食,这不但帮助消化,同时也加强胃酸的浓度,可能消化不良的情况就减缓或是不见了。
  • 若因为疾病的治疗或有长期没有饥饿感等消化问题的,可补充消化激素(digestive enzymes) ,开胃的酸菜汁,甚至是请医师给开胃药。

4. 癌症治疗的恶心及无饥饿感的对策

如何控制恶心:
  • 在治疗前进餐。
  • 餐前和餐后漱口。
  • 吃清淡、较软和容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。少量多餐。
  • 补充消化酵素,以及吃木瓜与黄梨等含酵素量较高的食物。
  • 竟日小口喝水。
  • 若口腔有异味,含薄荷或柠檬味的硬糖果。
  • 避免吃会导致反胃的食物。这包括:辛辣、油腻和味重的食物。
  • 餐后一小时,坐直或斜躺着。(上半身高过下肢)。
  • 开胃去气的食物:薑、肉桂、胡椒。
  • 开胃的花草药:藿香、橘皮、吴茱萸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